后奥运时代北京将建五大地下水库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11:57:58
今年5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的“咽喉”位于北京房山区的惠南庄泵站宣告结构完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声势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具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流量输水管线通水的条件。
围绕南水进京后如何利用的问题,北京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调研。北京市地勘局日前完成的《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战略研究》表明,南水北调进京后,应全面蓄养地下水,在补给山区,以增源增采和水质保护为主;在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平原区以调蓄储备、修复生态环境为主。
这一致力于解决北京水危机的长治之策有望在近期以专项报告的方式上报北京市政府。
南水北调进京后,如何优化配置各种水资源,恢复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改善地下水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战略研究》报告说明,南水北调进京后,应进行地下水蓄养,充分的利用地下巨大的储存空间,丰水年储存外来水和地表水,遇连续干旱、突发事件等发生时可取出利用,弥补供水不足,以提高北京的供水保障程度。
目前,地下水是北京市第一大用水来源,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5%。有统计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后,北京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25亿立方米,连续枯水年期间大规模依靠地下水储存量维持供水,最高峰时达到40亿立方米。
连续多年的开采,已经引发诸多负面效应。北京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区域地面沉降面积扩张,地下水漏斗逐步扩大,地下水资源亏损加剧,趋于透支,而且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显严峻。
“地下水在出现突发事件和连续干旱等极端情况下,具有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作用,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在《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战略研究》报告撰写人、北京市地勘局水文处副处长李宇看来,在水资源危机面前,地下水所具有的战略属性尤其应该得到强调和重视。
不容忽视的是,近20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水资源衰减,加之北京市各大水系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用水增加,补给来源减少,北京地下水在干旱年份的可利用量也在逐步减少。
南水北调一度被视为北京市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但是报告也指出其中存在的风险。首先,当南北方同为枯水年时,南水北调供水不能持续,调水的可操作性存在风险;其次,由于丹江口水库下游一直没有大中型水库进行调节,南北方同为丰水年时,将会出现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最后,在远途输水过程中,也存在着水质受到污染的威胁。
因此报告说明,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地下水将是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的首选,蓄养地下水将对北京在“后奥运时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
在《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全面蓄养地下水”的新理念,即在北京开展从山区到平原、从量到质的全面蓄养。
根据报告,山区主要以涵养保护为主,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补给源头的水环境质量,并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增加补给。
平原区主要以有效恢复地下水的量与质为主,通过开采控制、联合调蓄、污水资源化等措施,支撑地下水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的同时,实施战略储备。
一是涵养水源,增源增采。北京山区面积约10072平方公里,是平原区地下水源的主要补给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可以开展补给山区地下水增源增采模式试验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选择在对地下水具有较强入渗能力的有利地段因地制宜地布设工程设施,拦蓄降水,增强补给山区滞纳降水能力,有效增加地下水补给,保护和改善水质,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平原区适宜地区可以开展再生水回用和雨洪资源利用研究,这也是解决北京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目前,北京市区日污水排放量达200余万立方米,量大且集中,水量水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将污水及汛期雨洪水通过种种处理技术收集、净化,达到某种用水或回灌标准,可实现循环再利用,减少污水排放和径流损失对环境能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可用水资源,并可通过回灌补给地下水,为平原区地下水蓄养开辟新水源。
二是调蓄储备,调治恢复。平原区是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区,承担着90%的地下水源供给。伴随地下水长期超采,一系列地下水资源环境问题均产生在平原区,严重威胁着地下水资源的持续供给和地质环境的安全。南水入京后,围绕着城市水源供给保障、地下水污染预防控制、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地面沉降有效遏制、湿地重建等诸多问题,通过调整开采布局,控制开采量,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蓄等人工干预,可使地下水切实得到逐步蓄养。
《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科学利用地下储水空间,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是实现水资源联合调蓄的关键。
河流的冲洪积扇中上部含水层通常由卵砾石构成,颗粒粗大、结构单一,含水层厚,具有相对天然的隔水边界,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结构。五大地下水库的大胆设想由此浮出水面。
根据报告,北京市可建设永定河地下水库、潮白河地下水库、泃错河地下水库、温榆河地下水库及大石河地下水库等五大地下水库,作为2008年“后奥运时代”水资源应急储备和战略储备的空间,总库容可达47亿立方米。
不过,如何使地下水库发挥最大的效益,降低地下水库建造、运行成本,还需要地质工作者开展地下水库区专项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
此外,研究人员提出,还应综合地下水控采规划、地下水库建设研究和南水北调来水方案,依据地下水蓄养要求,将外调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中,按照优先使用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次序进行联合调度方案研究和制定,才能使地下水得以长效蓄养。
- 上一个: 家电资讯-家电相关资讯-天极网
- 下一个: 我想看性日子的操大逼的一级大毛片大 MBA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