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修复 重构河渠沟塘生态链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09-13 01:56:15

  荆门市纳入试点的105个黑臭水体如何因地制宜地治理?治理效果如何?怎么来实现长效管护?9月3日至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京山市、沙洋县和漳河新区的多个村庄进行探访。

  傍晚时分,彩霞满天,记者走进京山市永兴街道永兴村的永兴生态公园,只见3个小湖呈“品”字形分布,湖水清澈见底,湖边花草繁密,步道上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华涛介绍,永兴村地处京山城东郊,永兴生态公园所在的位置地势低洼,有七八口小堰塘,后来逐渐成了垃圾堆场。随着城镇化发展,到2010年前后,堰塘周边居住的人大幅度的增加,生活垃圾污水直排,这一带一年四季臭气熏天。2023年,永兴村4组的堰塘被纳入治理范围。

  永兴村的臭堰塘周边有居民2000多人,生活垃圾、污水量大。为截断污染源,新建管网收集生活垃圾污水,接入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处理,解决了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直排的问题。

  沙洋县沙洋镇闸口村4组黑臭水体治理时,先将生活垃圾污水通过管网收集,集中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在村口,记者看到,新建的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已建成投用。该设施先通过沉砂池、厌氧池、沉淀池除去水中大部分杂质,再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排放。人工湿地里铺满石子,种有美人蕉等挺水植物,碎石和植物的根系有吸附作用,污水排放前仿佛来趟“生态游”,大幅度减少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

  漳河新区漳河镇桃树河袁冲村段,农户居住分散,治理时新建3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将两岸农户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在村民蒋德贵家屋角,记者看到,分散式污水处理池将生活垃圾污水曝气、过滤达标后再排放。

  “最深处挖了5米。”邓华涛介绍,永兴村臭堰塘的垃圾和底泥全部运到指定位置堆放,清理后蓄水形成3个小湖泊,水面达20多亩。

  桃树河袁冲村段1000多米河道,清淤后从两三米拓宽至10米,曾经的死水变活水,水体自净能力大幅提升。

  畅通水体,让水动起来。在京山永兴生态公园,记者看到,堰塘清淤后形成小湖泊,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治理时新挖了沟渠,将小湖连通,形成统一水体。因修建乡村公路,沙洋镇闸口村4组沟渠中间被拦腰截断,治理时新修了涵洞,让水体重新实现自然流动。

  种植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态。在京山永兴生态公园的湖边,浅水区已种上美人蕉、荷花等挺水植物,稍深的区域种植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更深的水域种植芡实等浮水植物。多种植物搭配,立体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和富营养成分。漳河镇桃树河袁冲村段清淤后,种植水生植物1075平方米,岸边铺满草皮,种上桃树,既修复生态又保护岸线。

  投放水生动物,稳定生态链。施工方介绍,永兴生态公园建成后,投放了田螺、河蚌及多种鱼类,利用其摄食、吸附和生物活性等功能,除去水体中的污染物。此轮黑臭水体治理,荆门共投放底栖动物9450多斤。

  各地还探索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长清岸长绿。闸口村安排两名村民对治理后的沟渠进行常态化管护,清扫垃圾和漂浮物。京山永漋镇黎家大岭村两座堰塘治理后成了小游园,村里推行三巡三管(巡安全、巡水体、巡环境,管安全、管设施、管养护),让游园变身网红打卡地。

  走进沙洋镇闸口村4组,昔日的污水沟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长360米、宽约10米的清水渠。渠水清澈,两岸建了护坡,铺了草皮,还种了景观树。

  “活了大半生,这里的水从来没这么清过。”年过70岁的村民刘叔松感叹道。

  在沙洋,有31个黑臭水体被纳入治理范围。靠近长湖的后港镇和李市镇的5个黑臭水体,治理后面貌焕然一新。

  “由臭堰塘治理改造成的小湖泊,已打造成村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邓华涛说,永兴村的臭堰塘治理后,村里整合移民后扶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沿湖修建了3000米的环湖步道、300多平方米的亲水平台、游乐广场和游船码头,惠及周边居民8000多人。

  “以前臭气熏天不敢开门,现在开门就是公园。”紧邻生态公园居住的李亚红等10多户居民深有感触地说。

  “村集体民宿13间,农户经营的民宿15间,每到周末基本爆满。”京山市孙桥镇花苑台村党支部书记卢晓明说,该村黑臭水体治理后,村里的环境慢慢的变好,乡村游、特色民宿等慢慢地发展起来,村集体今年增收6万元。

  京山市永兴街道汪林岗村臭堰塘治理后,招商引进企业,农户住宅改造后成为企业职工宿舍和生活驿站,直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