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将成“风水宝地”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31 11:24:26

  本报上海11月3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戴勇)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即将形成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的利用问题持消极态度,华东师大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主任陆健健教授、何文珊博士与重庆大学及美国相关学者在对三峡库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表论文,认为消落带湿地是“风水宝地”,经过合理开发与利用,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篇题为Optimiz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中国的ECO服务正在优化中》)的论文,于10月24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据学者调查,三峡库区的蓄水将达到175米,淹没陆地面积达632平方公里。届时,在145米至175米水位之间将会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高达30米的水库消落带。为保护生态,国家拟在消落带中建立保护区。重庆开县的消落带所占面积最大,分布在澎溪河流域,面积为42.78平方公里,占三峡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13.79%,其中澎溪河自然保护区消落带湿地有14.38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01%。能否利用并保护这片消落带湿地,成为中外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今年6月,陆健健、何文珊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威廉米奇等奔赴开县,对雪宝山和澎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ECO进行了科学考察。

  经过实地调查与科学研究,陆健健等坚信,在几十年内,随着大自然和三峡工程ECO的逐渐磨合,在三峡大坝及其保护区之间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生态平衡。

  陆健健等认为,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优化湿地的ECO服务。赤潮尤其是其中的甲藻,在洪水期间不断蔓延,因此河水营养盐的治理必须被予以考虑。蓄水量下降的时候,河岸的斜坡上可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但是,鉴于河水的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不能再施化肥了。其实,也不需要施肥了,因为在洪水期,将会有许多营养的东西在这里沉淀,特别是磷。这样,和新环境相适应的庄稼将在这里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像红河那样,梯形水塘和湿地是枯水时期蓄水的另一种办法,对河水系统来说,也能够大大减少养分的流失。许许多多的泥滩将会分布在河流的周围,成为许多河岸鸟与涉水鸟的理想栖息地。食物加工公司也可通过河水的涨落规律安排生产。当水落时候,这里也可以捕鱼。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