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360影石:中国智造的全球化突围样本 ——拆解一家“技术深井型”企业的创新逻辑与商业密码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02-27 18:00:39
在日益内卷的国内,不少企业早已把目光放到全球,这跟70年代的美国与80年代的日本大规模出海类似。说起全球化做得比较好的中国智造企业,必然少不了位于深圳的大疆公司,但近来同样来自深圳的一家智造公司Insta360递交了上市IPO申请书,从其招股书的介绍,以及公布的业绩来看,这绝对是一家值得高度关注,且能为企业出海带来范本的全球化突围样本。
2014年,24岁的刘靖康在深圳创立Insta360影石。这位曾因“黑入南京大学教务系统”引发争议的90后极客,将冒险精神注入公司基因:不追逐风口,只解决痛点。成立初期,Insta360便发现传统全景相机两大致命缺陷——拼接效率低(需数小时)、操作门槛高(需专业软件)。通过自研“边传边拼”算法,其首款产品Nano将处理时间压缩至5分钟,售价仅为理光同种类型的产品的1/3。
推出全球首款适配iPhone的消费级全景相机Nano,登顶亚马逊运动相机新品榜;
模块化设计的ONE R系列打破“运动相机=GoPro”的认知,用户可自由更换镜头实现4K广角/全景拍摄;
与徕卡联合研发的Ace Pro 2搭载1/1.3英寸传感器,弱光拍摄性能超越索尼黑卡。
Insta360的核心团队多为90后,成员来自顶尖高校与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50%,专注解决实际应用痛点。公司吸纳全球化人才,建立覆盖欧美、亚太的客户服务团队,通过合作推广与参展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目前,Insta360已发展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企业,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动影像技术进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
如今,Insta360在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占据67.2%份额,年营收超40亿元,海外收入占比80%,成为大疆、SheIn之外,中国智造出海的又一标杆。
Insta360自创立之初便聚焦“全景创意影像”领域,但企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在iphone配件nano的成功后,Insta360有一段时间陷入产品瓶颈,到底是延续以手机配件的方式存在还是该如何,早期团队并没有一致的定位。此时创始人决定运用“先碰钉子再找锤子”的试错逻辑,而非大部分产品公司“先做锤子再找钉子”的强推款式。
“先碰钉子再找锤子”就是先不考虑做什么产品,而是看现在市场当中有哪些痛点与机会。彼时市场当中有GoPro和大疆这两个成熟玩家,他们的客户群体相对更专业和有一定技术能力,由于短时频(TikTok)的兴起,让很多普通的Vlog博主也需要有拍滑雪、旅行、极速的需求,Insta360就瞄准这类Z世代内容创作者做出极容易上手的消费级全景相机,不单能让这些18-35岁年轻群体使用相机探索、个性化表达并热衷于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生活。为降低创作门槛,Insta360推出360°拍摄、隐形杆等功能,结合App内的AI自动剪辑与模板应用,实现“即拍即剪即分享”,极大提升了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粘性。
另外一方面GoPro的价值主张是第一人称视角,而大疆定位的是第三人称也可以叫上帝视角,那么Insta360应该定位什么视角呢?这一点还是运用了“先碰钉子再找锤子”的试错逻辑,2021年,一位日本的KOL把影石Insta360的全景相机叼在嘴里,拍摄自己奔跑的画面,意想不到地得到了“进击的巨人”效果,随后这个创意在全球各个社会化媒体上迅速掀起了模仿热潮。影石Insta360洞察到这一市场热点,立马官方发起“口咬全景相机(NoseMode)”的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创作。至今为止,这一系列活动在全球已有数十个突破百万播放的视频,更为影石Insta360带来了巨大的品牌资产。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Insta360定位为用户自定义视角,就是用户通过相机想定位什么视角是由自己决定,而非产品决定,这一定位无疑成为在GoPro(传统运动相机)、大疆(无人机生态)的夹击下,Insta360的成功崛起的关键。
通过精准锚定“非专业用户的专业级需求”,Insta360在GoPro(用户老化)、大疆(场景单一)的夹缝中开辟出新战场。其用户画像显示:35岁以下占比70%,日均拍摄素材3.2条,TikTok/Instagram内容传播量是GoPro的2.3倍。
8K全景视频、FlowState防抖算法、太空级耐候设计(如X4卫星搭载)构成技术护城河。对比GoPro Hero 13仍停留在5.3K,Insta360以“先拍摄后取景”重新定义创作自由。
AI自动剪辑(耗时缩短70%)、隐形杆(杆在画面中消失)、子弹时间(模拟《黑客帝国》镜头)等功能,将专业影像能力“小白化”。
● 渠道创新:2018年入驻Apple Store,成为唯一全景相机品牌,借助苹果的渠道溢价实现品牌升级;
● 合规先行:累计申请全球专利488项,2021年成功抵御GoPro发起的337调查;
● 文化适配:欧美团队90%为Native Speaker,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定制功能(如日本版的樱花色滤镜、中东版的耐高温设计)。
Insta360凭借精准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运营成功在红海市场当中杀出一条路,成为全景影像领域的领军者,当然,除此之外,Insta360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让人眼前一亮,过去的传统硬件厂商绝大多数来自于硬件的销售,但Insta360营收结构已超越传统硬件厂商的桎梏,形成“三级火箭”模式:
● 消费级(占比75%):Ace Pro运动相机(2698元)、X3全景相机(2998元),毛利率52%;
● 行业级(占比20%):Titan VR相机(单台10万元)、Link会议摄像头(企业采购占比60%),毛利率68%。
对比GoPro:其营收98%依赖Hero系列,行业级尝试(如MAX全景相机)因技术短板失败。
● AI剪辑模板:年费29.9美元,用户可一键生成TikTok热门模板,付费率18%;
● 企业API接口:向房产平台收取VR看房SDK授权费,单客户年均收入超50万元。
● 平台分成:与YouTube、TikTok签订全景内容流量分润协议,单月分成超200万美元;
● 赛事IP:为红牛极限赛事、巴黎奥运会提供8K全景直播服务,单项目收入超千万。
这种“硬件导流、软件增值、内容变现”的模型,使其客均终身价值(CLV)达GoPro的2.1倍。
Insta360商业模式已摆脱纯靠卖产品获得收入,正在往生态变现方式发展。
所有做智造的公司都有一个苹果梦,就是产品利润高,并且还有大量的服务费收入和其它生态收入,这也就是Insta360目前备受热议的原因。
● 需求洞察:通过一系列分析TikTok热门标签,发现滑雪、速降等场景的全景内容缺口;
● 研发聚焦:60%为工程师,项目制管理实现运动相机、云台、VR设备并行开发;
● 供应链韧性:采用“日本传感器+中国组装”模式,疫情期仍保持95%交付率。
● 早期测试:邀请200名极限运动员参与X3原型机测试,收集防抖需求137项;
● 社区运营:官方App聚集200万创作者,UGC内容反哺75%的功能迭代。
● 空间视频:苹果Vision Pro的普及将催生8K全景内容需求,Insta360已储备卫星级拍摄技术;
● AI自动化:从“一键成片”升级到“AI导演”,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生成电影级短片。
● 行业深挖:远程医疗(手术全景直播)、智能安防(360°巡检)等千亿级市场待开拓;
● 生态卡位:与Meta共建VR内容标准,成为Vision Pro官方推荐拍摄设备。
● 拒绝内卷:在巨头主战场外开辟新品类(如Insta360定义“全景运动相机”);
Insta360的崛起揭示了中国智造的新范式:“以技术深井穿透红海,以场景锐度定义蓝海”。当GoPro困于“英雄迟暮”、大疆受限于生态协同,这家深圳企业用全景技术改写了行业规则。其故事给予中国企业两大启示:其一,全球化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其二,真正的创新从不来自跟随,而是勇敢定义未被满足的需求。在AI重构一切的时代,或许下一个Insta360正藏在某个“小需求”的深井中。
文末两个彩蛋,毕竟看一篇文章几千字不容易,所以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请用横版看我们第一个工具故事画布,它用极简的方式把公司做不同纬度的分析,如下图:
看完文章想交流互动,欢迎大家留言或者关注【兴远咨询】,带给您更多独特的洞察与视角!
本文源自BMI兴远咨询梁庆祥Kenny顾问,本文原创,资料来自官网、股市、行业研究报告等,引用时标注明确出处。
- 上一个: 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济南站 陈妤颉60米7秒26夺冠
- 下一个: 南京护照办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