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市镇:三大水利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14 05:46:10
初秋时节,行走在横市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收获图景。一条条重整新装的沟渠,穿梭在田间地头;一口口新整修的山塘,像珍珠一样铺设在村落。
“沟渠通了,用水有保障,水稻又是一个高产丰收年。”“山塘带动果园经济,我们又增收啦。”……村民口中一个个好消息,正是横市镇以水利工程建设惠及民生福祉的生动故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横市镇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引,大力开展山塘清淤扩容、沟渠疏浚、找水打井三大水利工程,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推进民生水利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水”,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8月18日,走进横市镇利民村,只见一口口山塘水波粼粼,鱼游浅处,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与一望无际的翠绿稻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些山塘还处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的“沉睡”状态,没办法发挥应有的蓄水保水功能。
“我们村的栗塘,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前从未清过淤,塘里淤泥堆积,蓄水量慢慢的变少,一到干旱季节,周边的农田就无水可灌。2022年的夏秋大旱,让我们村吃尽了苦头,晚稻无法耕种面积达400余亩,绝收面积210亩,影响收成面积16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李健文感慨地和记者说,那次大旱,不仅让村民们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痛定思痛,横市镇下定决心,要完全解决山塘的问题。2022年秋后,横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邀请各支村(居)两委、种粮大户、种烟大户、老党员和组长等各方代表,一起到现场“把脉问诊”,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了详细的山塘清淤整修规划,并迅速付诸行动。
“2022年冬季,我们以组为单位,对山平塘进行清淤整修。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扎实,村民们也深知缺水的痛苦,大家积极性很高,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仁桥村党总支书记朱保阳和记者说,通过两年的努力,仁桥村的山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栗塘清淤后,灌溉面积达到400多亩,今年禾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据统计,仁桥村新开农田23.6亩,恢复山墈高灌田面积6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余亩,同比往年新增水稻种植培养面积300亩,新增优质烤烟面积200亩。
在横市镇,像利民村、仁桥村这样通过山塘清淤实现华丽转身的村庄还有很多。横市镇水管站站长潘向阳和记者说:“近三年来,我们横市镇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在宁乡市水利局水管科的多次现场指导下,大力推进山塘清淤整修工程,共清淤整修加固了大小山塘158口,新增蓄水能力53.8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8535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28亩,完成小农水高标准灌渠建设16507米,完成‘中梗阻’渠圳建设6350米,清淤疏浚沟渠17000多米,打深水机井17处,新增灌溉抽水机埠3处,整修大小河坝5座,群众投工5800多个工时,共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80万元。”
山塘清淤,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横市镇通过山塘整治,发展烟稻轮作。村民们以前担心干旱,只种一季烤烟,现在下半年也可放心大胆地种晚稻了,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
如果说山塘是乡村的“水银行”,那么沟渠就是连接“水银行”与农田的“毛细血管”。在横市镇,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它们曾经因为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导致水流不畅,不足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为了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横市镇在开展山塘清淤的同时,同步推进沟渠清理疏通工程。
在利民村,记者看到,一条宽阔整洁的沟渠蜿蜒伸向远方,清澈的水流沿着沟渠欢快地流淌,滋润着两旁的农田。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李健文说:“以前,村里的沟渠又窄又浅,还经常堵塞,一到用水高峰期,上游的农田有水,下游的农田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现在好了,经过清理疏通,沟渠畅通无阻,全村的农田都能得到及时灌溉。”
据了解,横市镇在沟渠清理疏通工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对沟渠进行了清淤疏浚,还对部分沟渠进行了拓宽和加固,同时完善了配套设施,确保沟渠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三年来,全镇共清理疏通沟渠17000多米,让农田灌溉更高效便捷。
沟渠的畅通,不仅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还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清澈的渠水,不仅滋养了庄稼,也为乡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如今,漫步在横市镇的乡村小道上,随处可见沟渠里流水潺潺,水岸边绿树成荫,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除了山塘清淤和沟渠疏通,找水打井也是横市镇三大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势较高、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找水打井建设为当地村民和农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近三年来,横市镇共打了17口深水井,这些深水井分布在各个村庄,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水紧张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长效管护是关键。为了确认和保证三大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横市镇建立了完善的长效管护机制。
在山塘管护方面,横市镇推行“塘长制”,每一口山塘都明确了专人管理的塘长,负责山塘的日常巡查、维护和管理。同时,制定了山塘管护制度,明确了管护标准和责任,定期对山塘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考核,确保山塘始终处在良好运行状态。
在沟渠管护方面,实行分段负责、专人管护的制度。将沟渠划分成若干段,每段明确一名责任人,负责沟渠的日常清理和维护。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爱护沟渠设施,共同维护沟渠的畅通。
在水井管护方面,建立了管护队伍,负责水井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定期对深水井进行仔细的检测和维修,确保水质安全、水量稳定。
在三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横市镇充分的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所有的环节。通过与群众的密切沟通和合作,不仅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也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形成了干群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横市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发展特色农业。烟稻轮作、蔬菜种植、水果栽培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同时,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清澈的山塘、畅通的沟渠,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也让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乡村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如今,在横市镇的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的种子正沐浴着水的滋养,茁壮成长。
“水活则业兴,业兴则乡村旺。”横市镇通过三大水利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横市镇水管站站长潘向阳表示,下一步,横市镇将继续以水利建设为抓手,逐渐完备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向着更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 上一个: 1955年授军衔为何新疆军区司令员是中将而副司令员是大将?
- 下一个: 建设生态校园 绿色环境育人